WLSA学员“上岸”UCB王牌生物专业!3000字申请干货【独家分享】

祝贺澜大三年老学员 WLSA Y 同学录取加州大学伯克利生物专业,UCB位列2025年U.S.News全美第17位!

 

标化课程培训

 

一、竞赛

 

CSITF金奖(高中组)

中美生物奥赛国家铜奖

BBO英国生物奥赛全球金奖

英国高级数学挑战银奖

加拿大CCC银奖与特别表彰奖

袋鼠数学竞赛全球铜奖

德国爱乐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金奖

 

二、校外活动

 

细菌-藻类共培养研究

奶制品抗生素检测盒研究

康奈尔大学暑期课程

国际技术交易会参展代表

校篮球队队长

校橄榄球队核心成员

学生会后勤部成员

爵士鼓手

社区爵士鼓志愿者

科普讲座组织者

 

澜大几乎包揽了Y同学高中阶段的所有学术成绩,托福、SAT、AL、竞赛……

 

三、UCB王牌专业申请心得

 

对我来说,成功申请UCB的关键点在于“长期投入+产出有成果”。

 

我从10年级开始进入大学实验室实习,11年级起自主设计实验、发表论文、发明检测工具、申请专利,并通过竞赛和社区推广把它做成完整闭环。

 

我不是单纯为了做活动而做,而是真的对生物科研感兴趣,并愿意花时间深入到实验细节。申请中这些内容让我和很多只堆叠活动数量的申请人有所区别。

 

四、标化备考思路

 

我认为标化考试在申请中依然扮演着“敲门砖 + 巩固信号”的双重角色。虽然越来越多的学校 test-optional,但对于国际生来说,优秀的标化成绩依旧是展示学术基础与语言能力的直观方式。

 

1.完整时间线

 

从10年级开始,我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时间规划框架。

 

在整个过程中,我是以自我安排为主,但也会和家长、澜大老师沟通大方向,比如考试节奏、是否需要冲刺某一项成绩等,属于“自驱 + 协调”型的时间管理。

 

10年级上学期:澜大备考托福,首考105分

10升11年级暑假:托福二考112分

11年级下学期:澜大备考SAT,首考1530分,二考1540分

11年级下学期:澜大备考USABO、BBO双生物竞赛

 

托福是10年级的主攻方向,当时第一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打基础,11年级完成任务。

 

SAT则在11年级春季开始系统备考,一轮班课后首考的分数其实已经满意了。

 

2.澜大包揽了我所有的学习科目

 

最开始是家长通过朋友推荐了解到澜大的。

 

澜大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补习机构,更像是一个整体学术系统的“合作方”。

 

这里的老师真的很了解不同体系之间的衔接逻辑,而且讲得很清楚、不“模板化”。

 

从标化考试到A-Level同步课以及竞赛规划,每一个环节都有老师帮我把节奏理清、内容做深,特别是在时间比较紧、任务比较多的阶段,能帮我稳住重心、减少无效努力。

 

3.托福口写提升方法

 

口语方面,我的问题是发音清晰度和反应时间偏慢。

 

老师给我设计了一套“结构化表达 + 语音反馈”的训练,以及每日录音 + 模拟口语题练习。

 

比如在Task1 中,我学会了用“Personally speaking, one example I remember is...”这种起手句快速进入答题状态,并在30秒内讲出两个重点点位,最后做总结收尾。

 

练习了大概三周后,我从一开始只能讲出4句话,进步到能讲满时间还逻辑完整,最后口语部分拿到了26分。

 

写作方面,我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松散,逻辑链条不够清晰。

 

老师一开始帮我拆解了官方题库里的argument类型题目,然后让我用“开头-理由-例证-结论”这样的结构反复写练习,每篇都会批注修改,特别强调句式多样性和连接词的使用。

 

我还记得老师点评过我一篇task 2的作文,说我“观点好,但细节展开不够精准”,于是我开始积累素材,尤其是生物类和公共议题相关的例子,提升了很多。

 

4.SAT首考即出分

 

虽然UCB是test-optional,但我认为对于国际生来说,高分SAT依然是一个“亮眼信号”。

 

它不仅是对英文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侧面体现,也让我可以在UC申请中用其他篇幅专注展示我的学术项目和科研热情,而不需要担心审阅者对语言能力产生疑问。

 

我的SAT分数(1540)和托福(112)放在一起,是非常可信的标化组合。

 

我的SAT是一轮首考就出分,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课上不仅讲方法,还会根据我模考中的薄弱点定制训练方案。

 

一开始我在阅读部分主要卡在篇幅长+题目信息密集+时间紧的问题上,特别是文学类和历史类文本,语言复杂、逻辑隐晦,读到后半段会有疲劳感,容易误选细节题。

 

澜大的老师首先帮我归类了题型(主旨题、细节题、词义题、推理题、图表题),然后教我用“段落功能+标记逻辑线索”的阅读法。

 

比如先扫一遍首段和每段开头,预判结构,再做题时就能更快定位。

 

语法部分我一开始掌握得不系统,对标点、从句结构、逻辑连词使用不够敏感,经常选了“看起来更复杂”的选项。

 

为此,老师重点讲解了:

 

主谓一致、代词指代不清;标点符号:尤其是dash、semicolon、colon;transition逻辑:however、therefore、consequently等如何区分使用场景。

 

代表性题型

 

"The painting was striking __ it was hung in a poorly lit room."

 

选项:

 

A. and

B. but

C. because

D. so

 

起初我选了 C。但老师提醒我要关注句意的对比,“striking” 与 “poorly lit” 是反差,因此应该选 B。

 

如果可以重来一次,我会把SAT的准备提前到10年级暑假,这样11年级能有更多精力专注在实验、竞赛和科研项目上。

 

当时SAT和科研项目重叠确实有些压力,虽然最后都完成得不错,但时间上还是有点紧。

 

5.助教是最好的“桥梁”

 

我的助教Lucia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“桥梁”和“推动者”的作用。

 

她会帮助我巩固每节课的内容,比如整理错题、推送延伸资料,及时批改作业、跟进完成度等等,帮助我衔接好课前、课中、课后,以及考试。

 

6.AL备考思路

 

①选课逻辑

 

我的选课逻辑主要是围绕生物/生命科学方向来规划,同时保留一定的数理能力训练,以增强整体的学术广度和竞争力。

 

具体来说,我选择了AL生物、化学、物理和数学四门核心科目,其中生物和化学是我申请专业的直接基础,而物理和数学则是打底思维和工具能力。

 

很多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,比如神经科学、生物工程、药物研发,其实都需要较强的定量分析能力,所以我不想仅局限在“文式生物”。

 

②AL课程学习心得

 

我觉得AL体系最难的地方在于知识深度和逻辑密度。相比其他国际课程,AL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内容,还要会分析、推理、比较。

理科学科,比如生物和物理,题目往往是一段复杂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,不仅考知识点,还考你的科研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。

 

对我来说,最累的是11年级下学期到12年级上学期这段时间。当时我一边要应对AL大考,一边在准备BBO和USABO的生物竞赛,同时我还需要准备SAT考试。

 

那段时间几乎是三线作战,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尽量早解决标化。

 

7.生物竞赛对AL生物有提升作用

 

校外竞赛对校内AL生物是一个非常好的深化与拓展。

 

AL生物注重系统知识的掌握,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。而像BBO和USABO这样的竞赛更强调对知识的灵活应用、实验分析能力和跨章节整合能力。

 

举个例子,在准备USABO时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蛋白质折叠和酶活性调控,这些内容虽然在AL中会提到,但不会深入到机制层面。

 

而竞赛的训练让我在后续学习A2生物内容时理解更快、答题更有逻辑,尤其是在设计实验和解释图表的题型中,我能明显感觉出自己处理能力的提升。

 

五、回顾我的申请季

 

除了SAT,我应该会更早开始整理活动材料和文书素材。我在11年级做了不少有影响力的项目,比如发明抗生素检测套件、参加科创展会、发表论文等。如果能早点把这些内容记录整理下来,写文书时会更省力、内容也会更丰富。

 

总体来说,我对自己的申请节奏还是满意的。

 

建议学弟学妹们早点打好标化基础,把精力留给真正能体现你热情和实力的项目,这样才能讲出一个完整、有说服力的故事。

 

Y同学说在最后:

 

选择UCB是因为它在生命科学领域非常强,不仅研究机会多,而且和加州的医药、生物技术产业联系紧密,对我未来想在微生物与公共健康方向深耕非常有帮助。

 

从标化角度看,我认为UCB更看重综合实力和长期投入的passion,比如我在UC application中展现的科研持续性、竞赛成果、实验实操能力、以及如何将所学用于社区推广(Milk Antibiotic Test Kit相关 outreach),这些都比单纯的分数更打动他们。

2025-05-23 17:10

苏州培训课程【热门文章】

苏州培训课程【最新资讯】